咨询热线:

13803767683

13801009769

您所在的位置: 河南书涵律师事务所 >成功案例

律所介绍

河南书涵律师事务所简介 河南书涵律师事务所是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自我国恢复律师制度以来经河南省司法厅依法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合伙律师事务所。书涵所成立以来,经过律所各位同仁的不断努力,律所于2019年4月被... 详细>>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律师姓名:河南书涵律师事务所

电话号码:13801009769

手机号码:13803767683

邮箱地址:jslawyerwh@126.com

执业证号:31410000MD0170672A

执业律所:河南书涵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城关镇江淮中路金诚花园

成功案例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区分及辩护思路

这几天万辉律师刚刚办结一个为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辩护的刑事案件,这个案件最终以检察院不起诉结案。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以下简称”掩隐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两罪很相似,司法实践中也经常被混淆。

刚办结的这个案件,万辉律师把其中的一些问题总结一下,包括如何区分两罪、如何判断两罪与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是否为共同犯罪,以及辩护律师针对这类案件的辩护思路等。

一、掩隐罪与帮信罪

掩隐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的行为。

帮信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掩隐罪最高刑有期徒刑7年,帮信罪最高3年,可见掩隐罪远重于帮信罪。而且,两罪是完全不同的,在犯罪构成上并不存在竞合关系,否则按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三款“有前两款行为(指帮信罪),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的规定,所有的帮信罪都应当依照掩隐罪定罪处罚,帮信罪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实践中,提供银行账户帮助支付结算,这是两罪都有的常见行为方式,本文也结合这种行为方式进行相关的分析。

二、如何区分掩隐罪和帮信罪

(一)区分两罪的关键点    

    1、客观方面:行为及行为指向的对象不同

    “帮信”行为指向的对象是被帮助的网络犯罪行为(帮助实施、完成网络犯罪),“掩隐”行为指向的对象是犯罪所得(帮助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以逃避司法追查)。

    2、主观方面:“明知”内容、行为目的不同

    “帮信”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是,“明知”他人实施网络犯罪,帮助其实施犯罪,其行为目的是帮助实施、完成被帮助的犯罪。(这种“明知”只是概括性、比较模糊地知道被帮助人可能在实施犯罪,但不知道具体什么犯罪,否则便会构成被帮助的犯罪行为的共同犯罪。)

    而“掩隐”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是,“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掩饰、隐瞒,其行为目的是帮助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以逃避司法追查。

    “帮信”和“掩隐”,虽然两者的主观方面都是“故意”,但在意识上的认知内容以及实施行为的目的是明显不同的。

    3、侵害的法益不同

    “帮信罪”规定在《刑法》第六章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中,其侵害的法益是“信息网络秩序”。而“掩隐罪”规定在《刑法》第六章第二节“妨害司法罪”中,其侵害的法益是“司法机关追查犯罪的司法秩序”。后者远重于前者。

    4、行为发生的时间节点不同

    (1)时间节点——他人犯罪完成之前或之后

    “帮信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帮信”行为指向的对象是他人的犯罪行为,帮助他人实施、完成犯罪。因此,“帮信”行为只能发生在被帮助的犯罪行为处于预备或发生过程中,而不可能是在完成(既遂)之后。如果他人的犯罪已经完成(既遂)了,就不存在“帮信”的现实可能性。(当然有一种特殊情况——假想的犯罪,即误以为他人已经完成的的犯罪行为尚未完成,而实施帮助行为,这也应当按帮信罪定罪。)

    “掩隐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的行为,其指向的对象是“犯罪所得”。而只有在上游犯罪已经完成(既遂),上游犯罪人已经取得和控制犯罪款项,该款项才是“犯罪所得”。因此,“掩隐罪”的行为一般只能发生在上游犯罪已经完成(既遂)之后。但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在上游犯罪尚未完成、案涉款项尚未变成“犯罪所得”之前,行为人就已经为在上游犯罪完成之后实施掩隐行为做准备,这种情况下,也会构成掩隐罪。

     因此,“掩隐”行为一般只能发生在上游犯罪完成之后,而“帮信”行为一般只能发生在被帮助的犯罪完成之前(即处于预备或实施过程中)。

    (2)如何判断行为发生在他人犯罪完成之前还是之后?

     首先,应当明确何为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取得和控制犯罪款项。

     如果款项流入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自己的账户或者自己控制的他人账户,或者他的共同犯罪人的账户,这一款项就可被认定为“取得和控制犯罪款项”而成为“犯罪所得”。

     而掩隐(帮信)行为人并非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的共同犯罪人,款项在流入掩隐(帮信)行为人账户而尚未转入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自己的账户或者自己控制的他人账户,或者他的共同犯罪人的账户的,此时该款项尚不能被认定为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取得和控制犯罪款项”,也就不能被认为是“犯罪所得”。

     其次,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取得和控制犯罪款项的过程,可能只通过掩隐(帮信)行为人一手,也可能经过很多手。因此,就掩隐(帮信)行为人来说,他可能是第一手,也可能不是第一手而是中间环节。但这种情况下,不管是第一手还是中间第几手,甚至是最后一手,都应当认定为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尚未取得和控制犯罪款项,该款项尚未变成“犯罪所得”。

     再次,如果款项已经流入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自己的账户或者自己控制的他人账户,或者他的共同犯罪人的账户,该款项即为“犯罪所得”。此后,掩隐(帮信)行为人才从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或他的后手收入该款项的,此时应当认定为是“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完成之后”,该款项性质上是“犯罪所得”没有问题。

     以上几种情况,应当明确区分,以对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行为是否完成、案涉款项的性质是否为犯罪所得这些问题作出准确界定。

     最后,实践中,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是“向行为人打款的人”是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还是被害人。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提前将行为人的账户提供给被害人,由被害人直接向该账户转账的,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提供账户、帮助收款的行为就属发生在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实施过程中、尚未完成之前,帮助收款的行为促进了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的实施、完成。

     5、行为人是否“操作账户”不是两罪的区别所在

    “帮信罪”中的“帮助支付结算”,本质上是帮助收、付款的转移支付行为,其本身包含了“仅提供账户给上游犯罪人使用而不自行操作账户”和“提供账户并自行操作账户收付款”两种情形。行为人是否“操作账户”并不是两罪的区别所在,“提供账户”并“操作转账”,本身也属于帮信罪“帮助支付结算”的含义之内。并非“操作转账”就构成掩隐罪,“仅提供账户”才构成帮信罪。

     司法实践中,也有些司法机关会简单地认为,自己操作账户的就定掩隐罪,仅提供账户而自己不操作的就定帮信罪。这样的理解太过于简单。

    (二)两者的区别,做下归纳

     根据上述关于两罪区别的分析可知,“掩隐”行为和“帮信”行为在“行为发生的时间节点”、“行为指向的对象”、“行为目的”、“侵害的法益”这些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具体说是,“掩隐”行为一般发生在上游犯罪完成(既遂)之后,此时上游犯罪人已取得和控制案涉款项,案涉款项已转变成“犯罪所得”;其行为指向的是“犯罪所得”;行为目的是通过切断资金链、改变资金性质和形态等方式帮助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以逃避司法追查;由此,其行为侵害的法益是《刑法》第六章第二节“妨害司法罪”规定所保护的“司法机关追查犯罪的司法秩序”。

    “帮信”行为则一般发生在被帮助的犯罪尚未完成(既遂)之前,此时被帮助的犯罪人尚未取得和控制案涉款项,案涉款项尚未转变成“犯罪所得”,否则,如果被帮助的犯罪已经完成,便无“帮助”的现实可能性;其行为指向的对象是他人的犯罪;行为目的是通过帮助支付结算(提供账户并转账)等方式帮助他人实施和完成犯罪,而非帮助逃避司法追查;由此,其行为侵害的法益是《刑法》第六章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规定所保护的“信息网络秩序”。

    “帮信”行为目的是帮助他人实施和完成犯罪,而无(通过转移资金、切断资金链、改变资金形态和性质以)帮助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逃避司法追查的意图。其主观恶性远低于“掩隐”,其侵害的法益“信息网络秩序”远轻于“掩隐”侵害的法益“司法机关追查犯罪的司法秩序”。因此,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远低于“掩隐”。这是“帮信罪”的刑罚远轻于“掩隐罪”的原因。

     (三)时间节点和主观方面(行为目的)是区分两罪的关键判断依据

     如果行为人的“帮助支付结算”行为发生在被帮助的犯罪完成(既遂)之前,该行为一般是“帮信”,但还不能仅仅根据这一点就下结论。

     除了行为发生时间节点这个问题外,确定该行为是“帮信”还是“掩隐”的另一关键判断依据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行为目的)是仅仅帮他人实施、完成犯罪,还是有帮他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以逃避司法追查的意图。如果行为目的仅仅是帮助他人实施、完成犯罪的,其行为在性质上只能是“帮信”;而如果有帮助他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以逃避司法追查的意图的,则应为“掩隐”。

     “掩隐”的主观恶性强于“帮信”。有“帮信”行为和主观心态(“故意”),并不必然就有“掩隐”行为和主观心态(“故意”),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行为和主观心态。不能因为行为人有“帮信”的行为和心态,就推定其具有“掩隐”的心态,这需要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才行。

       三、帮助支付结算行为的定性

     行为人提供银行账户,帮助从被害人处收款,然后按照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的指示将款项转出,这种情况很常见。这种行为在刑法上如何定性,是掩隐?还是帮信?

     首先,时间节点上,收款行为发生在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行为完成之前。因为他事先将账户提供给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再将该账户提供给被害人,被害人向该账户打款。很显然,他的提供账户和收款行为发生在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完成之前,是他的行为促使被害人打款从而帮助完成了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

     其次,行为人收款之后的转出行为,应当视为与其收款行为为一个整体,收、付款行为是一个行为,即帮助支付结算。因行为人并不是以非法占有款项为目的,其收款后必然会将款项转出,转出行为附属于收款行为。不能因为他有转出行为,就简单认定是“转移资金”和具有逃避司法追查的目的,而认定为掩隐罪。

     最后,该帮助结算行为,发生在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行为完成之前,在性质上可能是掩隐,也可能是帮信。而区分两者的关键点在于,行为人在实施这一行为时的主观心态。行为人主观上仅仅是为帮助实施、完成犯罪,还是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以逃避司法追查,这两种不同的心态下的行为就分别构成帮信和掩隐。如果没有证据证明行为人确实是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以逃避司法追查的,只能按照轻罪的帮信罪定罪。

       四、如何判断两罪与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是否为共同犯罪

     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比较常见的有敲诈勒索罪、诈骗罪等。

     掩隐罪、帮信罪和与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的共同犯罪,区别主要在于主观方面。主观上都是“明知”,但两种“明知”是不同的。

     如果行为人“明知”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实施的是某种具体的犯罪,又提供账户帮助支付结算等的,就构成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的共同犯罪,这是比较重的罪了。

     如果行为人的“明知”只是概括性的、比较模糊地知道上游犯罪(被帮助的犯罪)人可能在实施犯罪行为,但不清楚具体在实施哪种犯罪的。这种情况下,因为不存在共同实施该具体犯罪的意思联络,没有共同犯罪故意,也没有片面的共同犯罪故意,所以就不应当认定为共同犯罪。而只能按照掩隐和帮信的构成要件,判断是否构成这两个罪。

     进一步分析,掩隐和帮信的主观上都是概括性的“明知”,但这两种“明知”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掩隐是“明知”是“犯罪所得”,从而实施掩饰、隐瞒行为以帮助逃避司法追查。而帮信则是“明知”是网络犯罪,通过帮助支付结算等方式帮助实施犯罪。

当一个行为(如帮助支付结算)都具备成为掩隐和帮信的客观要件时(既可能是掩隐,也可能是帮信),区分两者的关键就在于主观心态上,也就是他到底是哪一种“明知”。

     如果没有证据证明主观心态上确实是“为掩饰、隐瞒行为以帮助逃避司法追查”,只能定轻罪帮信。

       五、辩护律师的辩护思路

     掩隐的主观心态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以帮助逃避司法追查”,帮信则是帮助实施网络犯罪(而非被帮助的犯罪的共同犯罪);掩隐侵害的法益是比较特殊的法益——司法机关追查犯罪及犯罪所得的司法秩序,帮信则是一般法益——信息网络秩序。行为人实施了帮信行为,并不必然会实施掩隐行为。

     掩隐罪在主观恶性、行为侵害的法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上,比帮信罪严重。因此,刑法规定的两罪的刑罚也不同。掩隐罪最高刑7年,帮信罪最高刑3年,而且帮信的定罪标准高了许多。

     同一个行为和同样的情况,定掩隐罪和定帮信罪,在量刑上前者远高于后者。不仅如此,因为帮信罪的定罪标准比较高,行为的性质假如定性为帮信行为,也不一定能够构成犯罪(帮信罪)。而定性为掩隐行为的,则不仅会构成犯罪,而且量刑上重了许多。

     帮信罪的定罪标准,详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9〕15号]》第12条规定。

      就这类案件而言,尤其是帮助支付结算这种情况,如果行为人并没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以帮助逃避司法追查的意图,而仅仅是帮助实施网络犯罪的,他的主观恶性、侵害的法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没有那么严重,就不应当按重罪的掩隐定罪。

      总的来说,辩护律师的辩护思路应当是:

      首先,判断是否构成上游犯罪(被帮助犯罪)的共同犯罪;

      其次,如果不是共同犯罪,则区分掩隐和帮信;

     再次,如果是帮信的,进一步判断是否达到帮信罪的定罪标准。

      如果达不到帮信定罪标准的,就应当做无罪辩护。行为人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不应当被当成罪犯定罪处罚。我最近办结的这个案件,就是这种情况,辩护意见是,行为的性质是帮信行为而非掩隐,且达不到帮信罪的定罪标准,尚不能构成犯罪。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Copyright © 2018 www.shuhanlaw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13803767683

联系地址: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城关镇江淮中路金诚花园

技术支持:网律营管